摘要: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當時的洗浴中心還叫做“桑拿浴”。九十年代中期,桑拿浴在大、中城市已經是開枝散葉、遍地開花。九十年代是桑拿業的黃金歲月,1996年,全國一萬家桑拿浴,洗掉了巨額網民幣。在九十年代,無論是官商之間,還是同行之間,他們的合作,幾乎都是在洗浴中心,霧氣繚繞的浴池里達成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當時的洗浴中心還叫做“桑拿浴”。在人們眼中,它只不過是帶著“蒸氣”的一種大澡堂子,經常出入這種地方的人,往往都是一些大老板,普通人也只能是望而卻步,因為消費價格太高。
實際上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桑拿浴就已經傳入中國,但是人們對這種新鮮事物非常陌生。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漸漸提高,當人們有能力去享受“泡桑拿”的時候,才發現這種奢靡富貴的大澡堂子里面,竟是暗藏玄機、別有洞天。
桑拿浴在中國之后,發展迅猛,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就成為聲色犬馬的玩樂之地,那么它在發展的過程中,為什么會“越變越歪”呢?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洗浴中心曾經輝煌的風靡史。
真正讓它風靡起來的,是九十年代的思想解放浪潮,當解放的思想席卷全國的時候,經濟和娛樂也開始漸漸地萌動。歌廳、舞廳、錄像廳、卡拉OK等等,一陣陣狂風從南方猛烈地刮來。
桑拿浴,這個集娛樂和休閑為一體的“新起之秀”也一同而至。那個時候,大多數人的娛樂方式,無非就是在街邊巷口,下下棋、打打牌。
但是面對南方刮來的娛樂風時,“過把癮”就成了城市各個階層內心的真實呼聲,休息時間泡桑拿,也成為了一種時尚和享受。
九十年代中期,桑拿浴在大、中城市已經是開枝散葉、遍地開花。根據北京一家媒體的調查統計,1995年,北京市的桑拿浴已經接近400家。
雖然桑拿浴已經普及,但仍然不是引車賣漿之流的常去之所,各個高檔洗浴中心門外停放的依舊是桑塔納和大奔馳。
那時的“凈桑”價格一般為十多元,屬于大眾消費。如果再加上中、日、泰、歐式按摩、或者足療、KTV、火鍋等等,這樣的價格就要以凈桑的百倍來計算。
在人均工資500塊的年代里,北京一家洗浴中心的泰式按摩,一小時的價格居然能達到兩千塊。即便如此高昂的價格,也依然無法停止大款們趨之若鶩的腳步。
九十年代是桑拿業的黃金歲月,1996年,全國一萬家桑拿浴,洗掉了巨額網民幣。而對于商賈政客們來說,桑拿浴更是推動他們事業的助推器。
在九十年代,無論是官商之間,還是同行之間,他們的合作,幾乎都是在洗浴中心,霧氣繚繞的浴池里達成的。
從此,洗浴中心就被定義為一種新的、讓人心照不宣的屬性。進入新世紀以后,休閑、娛樂、放松的桑拿浴,漸漸成了過往云煙。而“特殊服務”卻成了洗浴中心的代名詞,甚至像暴風驟雨一樣席卷著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