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蘇麗珊并沒有馬上選擇留下或立即回到珠海的家族企業,而是選擇先到香港朗庭集團、澳門的悅榕莊等五星酒店的SPA部學習管理。蘇麗珊說,像世界頂級酒店SPA店,職級管理比較森嚴,她剛進去工作時還無法融入。早在去英國留學前,蘇麗珊看到恒隆集團有多家房地產物業,就想到,如果以后自己可以把五星酒店的SPA服務帶到家族旗下的樓盤里,會增加樓盤的附加值。...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晶 王丹陽
視頻拍攝/剪輯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汪海晏
作為創二代的蘇麗珊很早就清楚自己未來的方向。14歲被父母送去英國寄宿讀書開始,她就為創業做準備。當時她年紀小,媽媽擔心她,高中時每晚都熬著夜跨時差,通過越洋電話,陪伴女兒從學校到家。但生活富裕、學業成績優良的她卻選擇課余一個人坐一段長長公交車,去倫敦當時最有格調的SPA店兼職。原因無他,為以后創業“偷師”。

基于同樣的理由,10年內走遍英倫三島,在圣馬丁中央設計學院、倫敦時尚學院畢業后不曾停下腳步,繼續攻讀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蘇麗珊并沒有馬上選擇留下或立即回到珠海的家族企業,而是選擇先到香港朗庭集團、澳門的悅榕莊等五星酒店的SPA部學習管理。
直到2016年,她讓夢想落地生根,成立了珠海唯一一家被泰國SPA協會認可的泰式SPA店。這只是蘇麗珊近5年創業的開始。
泰式SPA的第一次創業
位于珠海老城區的閨蜜泰療,成立不到5年,卻是大眾點評、美團上的網紅口碑店。一進店門,泰式香草的獨特味道與禮儀,讓人瞬間彷佛從城市的車水馬龍穿越到清新的清邁田間。這家英文叫Great Me Thai Therapy,中文諧音為“閨蜜”的泰療店,只是世界四大時裝設計學院之一——倫敦圣馬丁中央設計學院畢業生蘇麗珊的一個小設計和創業的“牛刀小試”。
在這家媲美五星酒店的SPA店里,有很多跨界元素。比如在輕緩音樂和香氛映襯下,電子屏里播放著的在碧綠竹海中散步的稻花雞,實際上是設計精美的扶貧村電子海報;來自粵西省級扶貧村的土雞蛋、雞肉、山間野菜,被做成了女孩喜歡、精美小巧的泰式荷葉雞、雞蛋沙拉、泰式蝦片等下午茶輕食。食物上面插著一個小旗幟寫著:餐桌上的善舉,每一口都是扶貧。
對1987年出生的蘇麗珊來說,光這家店的創業準備就花了十多年的時間。為了熟悉SPA店管理,早在學生時代,她就去打工,了解裝修、管理、人員配備等。

蘇麗珊說,像世界頂級酒店SPA店,職級管理比較森嚴,她剛進去工作時還無法融入。后面,她就靠著愛學習的耐心,靠著小零食、奶茶“破圈”,和上下級打成一片,也學到了SPA管理的方法。而在SPA店創立4年后,閨蜜泰療獲得客戶的喜歡和同行的認可,蘇麗珊希望將品牌理念傳播,向珠三角地區輸出理療師技能培訓和門店管理運營咨詢。同時,結合智慧社區做多種創新嘗試,如鏈接互聯網、O2O,打造線下文化生活體驗點,將優質的服務帶給業主和客戶。
二次創業互聯網+智慧社區
為何一個女生首次創業要選擇SPA店?這要從蘇麗珊的家族企業珠海經濟特區恒隆集團說起。恒隆集團成立于1982年,主要從事房地產、工貿、金融、教育、服務等業務。雖然從小生活在富裕環境里,但蘇麗珊聽奶奶講過爸爸14歲就從陽江來珠海打拼的故事,也知道媽媽年輕時跟著爸爸創業,當秘書一家家去拜訪客戶來“打拼江山”的往事。她也繼承了父母做生意、愛動腦的基因。
早在去英國留學前,蘇麗珊看到恒隆集團有多家房地產物業,就想到,如果以后自己可以把五星酒店的SPA服務帶到家族旗下的樓盤里,會增加樓盤的附加值。由此,她選中了未來的事業方向。2016年,蘇麗珊從澳門回到珠海創業。3年后,在SPA店步入軌道后,她發現成立30多年的恒隆集團沒有互聯網業務板塊,就主動跟父親請纓,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將家族的房地產、物管、服務、文化和互聯網結合,促進集團多元發展。
Flash version 9,0 or greater is required
You have no flash plugin installed
Download latest version from here
“SPA是暖的,一對一的服務,而互聯網是冷的,一對多的快速復制”,蘇麗珊說,她想在一冷一暖兩個業務中找到平衡,更明白互聯網服務需要場景化落地。2019年,蘇麗珊還成立了珠海恒者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牽手騰訊,開展智慧社區服務。
作為騰訊海納的珠海運營中心,恒者專注于物業服務管理,通過鏈接物業公司、應用供應商、社區、業主,來打造智慧社區。比如,在恒者運營的珠海智慧社區內,人臉識別、智能車出入門禁和共享云鋼琴等。包括從茂名扶貧村出來的農產品,也可通過冷鏈物流,第一時間運到社區內的無人售貨自助智慧零售柜。打通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社區居民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再通過生活文化的場景打造,提升用戶體驗,與客戶良好互動,詮釋“服務”之道。
沒一點進步會覺得浪費人生
如今,每天早上7時,蘇麗珊就會先到健身房鍛煉,然后開始工作。工作忙時,她和爸爸一周才能約一次飯,聊下工作和心得。而和在同一層辦公的媽媽,更是因為工作團隊不一樣,經常幾周都見不了面。甚至在家處理工作時,母女倆都是通過電話視頻,在各自的房間里來對接工作。“在父母的鼓勵下,我想讓自己今天活得比明天更優秀一些。我最不喜歡就是明天和跟今天活得一模一樣,沒有一點點進步,覺得會很浪費了自己的人生。”創業4年多的蘇麗珊說,追求進步的前提是自律能力。

在她自己創業過程中,也開始理解父親。因為父親忙于創業,在12歲之前,蘇麗珊對父親形象是陌生的。現在做女兒的她感到,原來父親只是不善于表達,在忙碌工作中難以抽身給予成長關愛。但是作為父母,他們給了她在創業路上的精神理解、支持,給了她試錯和等著她從試錯中站起來的時間。這是父母給她的寶貴財富。今年是珠海特區成立40周年,也是恒隆集團成立38年。作為特區第一批創業者來到珠海,她的父母看著珠海一步步變成今天的模樣。
“珠海過去40年是美好的,未來也會越來越美好。”蘇麗珊說,他們這一幫年輕人,希望跟著珠海的這份美好一起去成長、去努力。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對話創一代:不應該做一個什么都包的父母
“我們的飛天稻花雞用靈芝、土茯苓、蘆薈為主的獨家配方喂養,放養于竹木林間,期間自主采食螞蟻、竹蟲,是非常有營養的。”蘇麗珊的媽媽、55歲的周衛群談起自己始于扶貧的二次創業,滔滔不絕,眼神散發出光彩。她坦言,自己對于扶貧事業的追求對下一代的成長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現在做餐飲的兒子和做智慧社區的女兒,都在為自己的養殖事業增添附加值,讓產業鏈有效延伸,從靠自己到整合資源,“我們一起為社會多做有意義的事情。”
創一代多是苦出來的
羊城晚報:能否談一下你對創業的經歷?
周衛群:15歲我就是珠海賓館的服務員,那時候接待了很多領導,增長了見識。而且我們是最后一批國企員工,當我準備辭職下海的時候,我當時的領導很驚訝,覺得我放棄了很好的工作。但我不后悔,我和孩子的爸爸一起創業,最早是做家具,整個珠海市當時只有兩家家具廠,我們就是其中一家,叫作翠微家具。我們做家具就是靠著品質好,得到很多單位的支持,比如木家具鑲嵌用的榫如果是濕的,做出來家具容易變形,我們就會用火慢慢烤,烤干了之后再做。還記得為了獲得更多的訂單,我們很多個夜晚在客戶樓下苦等。
但是,那個時候,我們就知道要回報鄉里,孩子的爸爸15歲就從陽江農村出來珠海打工,我們也帶動了很多陽江的村民到我們的企業工作,每年的過年過節都會把他們送回去。幾年下來,企業逐步壯大,我們后來又經營了家具相關的鋁門窗、裝修裝飾、房地產等產業。做鋁合金窗的時候,我們會跟著工人一起研究怎樣門窗才不會脫。做工程時,只要反映鋁門窗出現漏水的情況,我們第一時間都會趕到現場查找原因,解決問題。還記得我們跑到跑工地上面,爬到30層去看,到底為什么會漏水。
可以說,一路走來,我們那一輩的企業家,很多都像我們一樣,是苦出來的,都是靠自己。我們最初創業的時候就想,賺夠100萬元就好了,后來又覺得可以賺到1000萬元還應該繼續干,事業就在這樣的一個個小目標中慢慢做大了。
二次創業為何選擇扶貧?
羊城晚報:你在生了小孩之后很長一段時間用在了照顧孩子身上,后來的二次創業為何選擇投身扶貧的相關產業?
周衛群:實際上,我們家族企業每一次做公益,都是親力親為去帶領團隊。
現在人們面臨食品安全的問題,我女兒就跟我說,爸爸很忙,弟弟也很忙,你代表我們去做這個扶貧項目。我去了幾個地方去考察幾個不同的扶貧村,有一次珠海市公安局駐茂名架炮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張偉華介紹架炮村當年養雞虧損600多萬。我聽了心里一沉,我自己很喜歡吃雞,也希望能幫助這個貧困村。2017年調研后,就開始投資進來。因為我們有一個配方來養殖飛天稻花雞,經過不斷試驗,有了一定成績。目前我們投入了600多萬元,已經初步獲得成效。我們基地有一個使命:讓人吃到健康食品。在二次創業的過程中,也得到了當地的扶貧單位珠海市公安局的大力幫助。我想,扶貧的事業不是一個人的單打獨斗,還是需要整合更多的資源來做。
創業首先要靠自己
羊城晚報:如今,你的孩子們開始創業,你認為最重要的是什么?
周衛群:家庭條件很好,也會讓小孩失去很多能力。比如我女兒,因為家里一直有保姆,到了14歲的一天,忽然很高興地告訴我,她會洗衣服了。這句話讓我聽了很震驚,我也覺得應該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應該做一個什么都包的父母。小孩也要靠自己。我一直跟小孩說,爸爸媽媽的,不是你的。你要把自己的學業學好,這才是你的資本。
所以,在我女兒和兒子十四五歲的時候,我就送他們到了英國讀書。而這兩個孩子也很爭氣,他們都覺得貴族學校并不適合自己,很快在英國選擇了自己認為更適合讀書的學校,開始了自己新的學習生活。我女兒選擇做SPA這個行業,我也沒有反對,我兒子現在做餐飲,我也很支持。對于孩子們的創業,我認為第一,他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第二,是希望社會能夠認可他們,做一個對社會有意義有貢獻的人,我就覺得這樣夠了。
羊城晚報:對待兒子和女兒是否會有區別?
周衛群:因為兩個孩子都是我的心頭肉,所以對他們我是很公平的。我覺得其實女兒、兒子都是我們的朋友,沒有區別。
未來跟子女一起創業
羊城晚報:你的孩子們都很支持你的扶貧事業,你對未來孩子們的創業有什么期待?
周衛群:扶貧、慈善是很大的藍圖,我們已有計劃,不單是是養雞,還要延伸做綠色的蔬果生態園,把雞糞用來種菜。熟食、深加工也加速發展,包括在線上銷售,無人超市直接入社區,打造一個成熟的產業鏈。要跟得上時代,多跟孩子們學習,兒子的創業是做餐飲業,女兒做智慧社區等項目,都跟我的養殖產業對接起來,未來共同發展。我很盼望,能夠成為孩子們創業產業鏈中的一環,這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業。
來源 | 金羊網
責編 | 劉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