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藏于揚州市天寧寺內的《四庫全書》,也搬遷至文匯閣的二三樓中。目前,市民朋友們可以通過預約的方式,參觀文匯閣收藏的《四庫全書》。目前,市民朋友們可以通過預約的方式,參觀文匯閣收藏的《四庫全書》。486非遺集聚區、個園、史公祠、天寧寺、重寧寺等名勝古跡都在北城河沿線。...
隨著 2023中國·揚州“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游節
最近也有不少外地的朋友問小編四月的揚州哪兒最好玩兒?哪兒最適合打卡拍照?是該去東關街人擠人,還是到趣園茶社排長龍?
“北郭清溪一帶流,紅橋風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
作為揚州土著,小編覺得來揚州總是要來看看北城河的,畢竟這里是清朝名士王士禎欽點的寶藏打卡地, 甚至連康乾二帝南巡江南也是必到這里的
。
古人認證,打卡圣地,豈能錯過!而且小編聽說北城河畔又出現了新的打卡地!
北城河邊出現了兩處新景點!喜歡打卡拍照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哦!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揚州與乾隆有著不解的淵源。
240多年前,乾隆“因思江浙為人文淵藪”而建“南三閣”。其中一閣便建在了揚州天寧寺皇帝行宮內。
它仿寧波天一閣而建,并由乾隆親賜“ 文匯閣” 東壁流輝”
之額,藏有中國最大的一部叢書—— 《四庫全書》
。
這是乾隆親手締造的文化盛景。但可惜的是,這座皇家藏書樓不過存世七十余年便毀于咸豐兵燹。
作為揚州清代文化繁盛的重要標志,文匯閣的復建工作一直備受關注。目前,文匯閣已于 3月21日進入試營業階段
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文匯閣現在的模樣吧。
從外觀上看,復建的文匯閣,完美復原了清道光年間江南河道總督麟慶記載于《鴻雪因緣圖記》中文匯閣外“五亭一廊”的古亭布局。
復建的文匯閣好似一條姿態各異、風格協調、南北貫通的彩色緞帶落在了北城河畔。
目前文匯閣定位為 含藏書、展陳、典籍研究、文化交流、書店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綜合體和揚州文化新高地
一樓被辟為“文匯閣歷史文化展陳”,里面包含文匯閣的歷史、《四庫全書》與文匯閣、《四庫全書》與揚州、文匯閣的重建四個展區。
展區不大,但是包攬了文匯閣的前世今生。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仔細逛一逛。
原藏于揚州市天寧寺內的《四庫全書》,也搬遷至文匯閣的二三樓中。
此次《四庫全書》遷移也讓 “書閣合一”的文化勝景,再現揚州
。目前,市民朋友們可以通過預約的方式,參觀文匯閣收藏的《四庫全書》。
此外,文匯閣負一樓將被打造成“最揚州”的書店,西側有與喜馬拉雅合作建立聽書角,市民和游客可以通過聲光電等一體化的形式聽書、掃碼聽國學經典、了解和翻閱部分四庫全書。
東側還有文匯閣特色IP水吧,也特別適合三倆朋友一起打卡拍照。
熟悉揚州的朋友們一定知道,揚州茶社有“三春”: 冶春、富春、共和春
北城河一處便就包攬了“兩春”。其中富春的包子還被乾隆贊賞過“美味而不過鮮香而不過膩”。
不過要說哪個“春”的景色最好,最適合去打卡拍照,那一定是冶春。
借著去年北城河總體改造的契機,冶春園實施了大修和景觀提升工程。經過近一年時間的精心打造,北城河畔的 冶春園十二景芳容初綻
本次的冶春修葺,修舊如舊,復刻還原了不少冶春舊景。若一定要在這十二景中選出最驚艷的,那非“ 紅橋飛跨
”莫屬。
這座新建的
“冶春紅橋”,仿制的是清朝名士王士禎筆下《冶春絕句二十首》中的紅橋。
《揚州畫舫錄》《紅橋修禊》中有記載,舊時的冶春是文人結社、集會、合唱之地。無數文人騷客雅聚紅橋修禊,使得冶春社和紅橋一度成為當時揚州的文化勝地。
如今,冶春園的這座紅橋飛跨在林木蓊郁的北護城河上,遠遠望去,狀若彩虹,“萬綠叢中一點紅”,特別顯眼。
站在紅橋之上,腳下碧水蕩漾,身邊亭臺樓閣,一派春光,盡入眼簾。如此美景惹得不少外地旅客紛紛打卡拍照。
自紅橋北行就到了冶春茶社,茶社保留著冶春老字號餐館風味。往南走,穿過冶春詩社就到了冶春花社,這里有著符合年輕人口味
的年輕時尚的小餐館、小酒館,還有香氣四溢的咖啡可供選擇。
目前冶春整體呈現出一種 "早茶、晚酒、午咖啡"
的新消費模式,拉動揚州這座古城的夜經濟。
北城河邊的“好地方”可遠遠不止這兩處。
486非遺集聚區、個園、史公祠、天寧寺、重寧寺等名勝古跡都在北城河沿線。這也讓北城河成為了 一條最具“明清水街”風情的河道
。
如果你是非遺愛好者
揚州雕版印刷術、揚州刺繡、揚州玉器、揚州漆器……
經歷過千年歲月積淀的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里齊聚一堂。
在486非遺聚集區,你不僅能感受到揚州獨特的非遺文化魅力,甚至還有機會親眼看看揚州非遺傳承人精巧嫻熟的非遺技法。
相比起非遺文化如果你更愛淘文物古玩
,那486的 古玩淘寶市集 天寧寺淘寶市場
一張張由紅布鋪開的小攤上擺滿了古錢、舊書、手串、玉器、文玩……承載著歲月變化的老物件零散地擺放著。
攤主們也從不主動開口推銷,只是靜靜地坐在小馬扎上,等待著識貨的有緣人上前與他們攀談。
倘若你熱衷于逛風景園林
,坐落在北城河邊
的個園也非常值得一去。
這座清代揚州鹽商宅邸私家園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勝。是游客們流連忘返之地,是揚州人閑游娛樂之所。
如果你愿意去探尋北城河與揚州城的歷史
,史公祠更適合你去探訪。
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
潺潺的北城河水自史公祠前緩緩留過,它與梅花領畔的傲骨梅花一同見證了這位民族英雄的英勇就義。
除了名勝古
跡,北城河邊還有一處創新街區——紅園·仙次元街區。
仙次元是改建于紅園花鳥市場。它升級改造既保留原有幾大建筑群與古韻,同時又注入了多媒體藝術與現代觀念。
咖啡館、奶茶店、茶社、SPA按摩館……仙次元里的入駐商戶都能恰好符合Z世代青年的審美品味與生活樂趣。
是年輕人不容錯過寶藏打卡地!
北城河一直是揚州人心中最獨特的存在。
“護城河畔梅花嶺,傳唱絲絲慈母情”。
每到周一的升旗儀式,北城河畔梅嶺小學的學生們都會唱起這首校歌。
童聲清脆嘹亮,響徹校園,也漸漸喚醒路過人對北護城河的記憶。
北城河東起便益門泵站,西至瘦西湖南門大虹橋。沿著鹽阜路靜靜流淌,沿河佳木蔥蘢,清靜宜人。
這條不足3公里的護城河凝聚了揚州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串聯著古運河與瘦西湖,勾連著揚州的古與今,護佑著揚州的繁華市井、街頭巷道。
文玩淘寶、河邊垂釣、沿河閑逛……這樣的閑散日子也是揚州人最理想的生活狀態。
若想再自在瀟灑些,那可以去試試北城河御馬頭處的 無人駕駛新游船
。
那這艘“黑科技”游船到底擁有哪些“特殊技能”呢?
解放雙手
不用劃槳,不用腳蹬,只需要工作人員在平板電腦發出指令,游船便能從御馬頭處緩緩西行。
科技感十足
純電動力運行,太陽能板強續航,自動避讓“障礙物”,無人駕駛游船科技滿滿。
沿岸風景絕好
跨時空重游乾隆水上路線,盡享北城河兩岸的亭臺樓閣、桃紅柳綠。
現代科技與古城風景文化的無縫連接,也讓北城河更富有現代生活魅力和歷史韻味。
這樣的北城河
不一起去逛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