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銅仁市將水資源開發利用放在戰略全局中謀篇布局,早在2017年就編制完成《銅仁市特色水產業五年發展規劃(2018-2022)》,隨后又制定出臺了《銅仁市水源地保護區建設規劃》等文件,規劃了“環梵凈山水產業圈”“烏江水系銅仁西部水產業帶、沅江水系銅仁東部水產業帶”“江口生態水示范基地、碧江水文化示范基地、石阡養生水示范基地”的“一圈兩帶三基地”的發展布局,著力發展天然飲用水產業,以山泉水、礦泉...
天然好水潤黔東
——銅仁水產業發展風生水起
春日晨曦,六龍山中薄霧縈繞,泉水潺潺。
在不遠處的碧江經開區農夫山泉(貴州)武陵山飲料有限公司礦泉水生產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取自大山深處的泉水,經過十幾道工序的精細加工后,瓶裝上車,源源不斷地運往全國各地,走進千家萬戶。 而農夫山泉的取水點便是這六龍山七股水,周邊10余萬畝的竹海使得這里的泉水更加甘甜可口。
農夫山泉于2012年底落戶銅仁,用地面積約158.5畝,目前已建成了世界領先水平、自動化程度極高的天然水生產線,目前具備年產約85萬噸天然水及飲料的生產能力,正助推銅仁經濟高速發展。
綠水青山,孕育著金山銀山;清泉激流,演繹著逐夢激情。
近年來,銅仁市立足資源優勢,緊緊抓住省委對銅仁作出“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奮力創建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的戰略定位,在推進水資源與水經濟的融合轉化中釋放綠色發展新潛能、培育創新發展新動能,“水文章”可謂是越做越精彩,水產業也呈現出涌泉式發展,正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的又一新亮點。
01
天然飲用水產業的異軍突起
山是銅仁的根,水是銅仁的魂。
地處銅仁的梵凈山,素有“武陵第一峰”之稱,是貴州最獨特的一個地理坐標,原始森林覆蓋面積達95%,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高達18萬個,是一個返璞歸真、怡養身心、令人遐思神往的人間仙境和天然氧吧,同時也是烏江與沅江的“分水嶺”,這座神奇的山匯集了秀麗的水。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讓銅仁境內共有河流229條,年可開發利用淡水資源總量達132.21億立方米;山泉等淺層地下水資源量更是達31億立方米,水資源十分豐富。溫泉更是屬水中之精品,是“全國獨有,世界少有”,具有良好的醫療和保健作用,大量的溫泉資源,為大健康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載體。
2017 年,市國土資源局對銅仁市水資源開展調查,調查顯示,與國內外知名品牌法國依云天然礦泉水、意大利圣安娜天然礦泉水、丹麥艾可多天然礦泉水、百歲山飲用天然礦泉水等水質進行對比,銅仁市就有 6個水源地可以與這些世界級、國家級品牌水相媲美。
如此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如何在“水”字上下功夫,做深做透“武陵仙境流”這篇大文章?
近年來,銅仁市將水資源開發利用放在戰略全局中謀篇布局,早在2017年就編制完成《銅仁市特色水產業五年發展規劃(2018-2022)》,隨后又制定出臺了《銅仁市水源地保護區建設規劃》等文件,規劃了“環梵凈山水產業圈”“烏江水系銅仁西部水產業帶、沅江水系銅仁東部水產業帶”“江口生態水示范基地、碧江水文化示范基地、石阡養生水示范基地”的“一圈兩帶三基地”的發展布局,著力發展天然飲用水產業,以山泉水、礦泉水等水產業為媒,開發茶飲品食品、天然果汁、蜂蜜飲料、苗藥飲料,打造水環境療養、旅游度假、美容護膚、長壽康體養老、“梵凈神飲”等特色水關聯產業新高地。
深山的水,叫得響才能換得金。2016年,隨著首屆水博會在銅仁拉開序幕,品質優異的銅仁高原生態水也正式撩開了神秘的面紗,獲得了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業界大咖熱情追捧,客商特別青睞,農夫山泉、屈臣氏、好彩頭等一大批知名水企業紛紛落戶投產,把銅仁的深山好水搬出大山,同時也培育了石阡泉都、梵凈山泉、德江清心露等一批本土企業,全市水產業鏈條逐步形成、日益壯大,變為“致富水”的雄心,推向了全國市場。
“我們引導企業提供天然飲用水差異化服務、定制化服務,發展高端生態水等產品,逐步形成了高、中、低端產品層級豐富、結構合理的天然飲用水產業體系。”市經信委負責人說。
去年,全市規模以上天然飲用水企業上繳稅金1.9億元,是2016年的12倍,繳稅排全省第一,全省水企業300余戶,其中銅仁就占140余戶,先后被中國民族衛生協會授予“中國生態好水源集聚區”稱號、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銅仁“梵山凈水·健康水都”的稱號。
02
“溫泉+”走特色產業融合的發展之路
在發展飲用水產業的同時,銅仁還積極開發溫泉資源,發展溫泉旅游。
冬風冷,溫泉熱。冷天的溫泉成為許多人“溫暖天堂”。周末閑暇,帶上家人,或者約上三五個朋友,自駕到石阡、思南等地溫泉泡澡,這已成了人們對更高生活的一種向往。
近年來,我市依托豐富的地熱資源和優良生態環境,推進溫泉資源與大生態、大健康、大旅游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中國溫泉之鄉·健康養生之都”品牌,將“溫泉+”產業培育成為文化旅游產業、大健康產業重要的支撐產業。
“帶爸爸媽媽他們一起過來,泡溫泉可以對他們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有益。”從湖南常德來石阡泡溫泉的游客李宇棖說,感受還是蠻不錯的,這里的水質也挺好。
石阡溫泉又名城南溫泉,是中國最古老的溫泉之一,其設施始建于明萬歷年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有著傳統而獨特的洗浴文化,是全國僅有、世界少有的既可洗浴,又能直接飲用的天然礦泉溫泉。石阡縣緊緊圍繞“溫泉之城·長壽石阡”品牌定位,以溫泉產業為主導,引進貴州省交通建設集團公司打造的集觀光旅游、度假養生、醫療保健、休閑娛樂、文化體驗、運動康體、養老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中檔溫泉綜合體——佛頂山溫泉小鎮,共建有森林秘湯泡池44個,湯院客房503間,可同時容納2000余人,溫泉產業呈現持續快速的發展態勢。
俗有“三步一小湯,五步一大湯”之稱的銅仁,不僅石阡“溫泉群”,在印江、沿河、思南、江口等縣均有天然地熱水出露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已發現天然出露地熱點30余處,水溫在21到51攝氏度。
憑借豐富的地熱資源,思南縣也躋身為“全國溫泉開發利用示范區”“中國溫泉之鄉”,其中的九天溫泉城便是其中之一,投資3.5億元的九天溫泉不惜花重金從22公里以外的鸚鵡溪鎮架管道引入優質的溫泉水到溫泉城景區,水的價值得以完美體現,地下水資源和現代城市發展也得到完美融合。
“我們九天溫泉是貴州省首家融入‘土家文化’元素的大型半露天溫泉公園,設有近60個溫泉露天泡池,數十種特色功效,水療SPA、兒童戲水池、室內外恒溫泳池等,將溫泉洗浴與民族文化完美結合。”思南九天溫泉景區負責人介紹,每到周末,來自周邊縣市乃至貴陽、湖南、重慶、長三角等地區的游客紛紛聞訊而來。
如今,銅仁市初具規模的有石阡城南溫泉、思南九天溫泉、九龍洞溫泉、中壩溫泉小鎮等溫泉形成產業集聚效應,而在建開發溫泉產業的項目更是如雨后春筍般正在興起。全市溫泉旅游產業每年接待游客超過500萬人次,實現收入7億元左右。
03
以水為“媒”的水養殖發展遍地開花
“能養出這么好的魚,離不開我們銅仁良好的生態環境,特別是良好的水質,我們養出來的魚品質那絕對是頂呱呱。”貴州山野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飛說。
坐落在思南縣鸚鵡溪鎮的貴州山野漁業有限公司已有20年,公司主要以養殖鱘魚、三文魚、人工繁殖娃娃魚(大鯢)等,先后自主研發了冷水漁業相關的設備、魚藥、魚飼料、佐料配方等新產品5個,并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發明專利,其中1個已獲授權,產品出口越南、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2021年12月榮獲貴州省“十佳生態漁場”稱號。
王飛能養出高品質的冷水魚,主要得益于我市良好生態。數據顯示,我市宜漁水面約60萬畝,占全省的20%以上;地下冷水資源年流量達到15.7億立方米,若全部開發利用可養殖冷水魚3萬噸以上,發展現代漁業優勢俱佳。
近年來,我市堅持把特種水產養殖作為特色產業、高效產業,大力推廣漁業新品種、新技術和養殖新模式,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補齊短板、綠色發展、質量興漁”的原則,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充分利用優質水資源,打造集繁育、養殖、科研為一體的漁業綜合產業體系,全力推動全市生態漁業生態、優質、高效發展,不斷擦亮當地特色水產新名片。
在江口縣德旺鄉貴州東億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冷水魚養殖發展勢頭較好,總經理王章說:“冷水魚對水質、水溫有著嚴格的要求,水溫不能超過20攝氏度,梵凈山的山泉水,巖洞的地下水溫天然較低,十分適合冷水魚的生長。”
位于世界自然遺產地——梵凈山東南面的江口縣,依托其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豐富的冷水資源和良好的水質,大力發展冷水魚生態養殖產業。2018 年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貴州東億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立了120畝冷水魚養殖基地,養出的魚除了銷往廣東、廣西、云南及周邊區縣市場外,還出口越南,銷路不愁、市場前景廣闊。目前,該縣已有生態漁業龍頭企業5家,規模養殖場35家,年產鱘魚 3700噸,漁業總產值1.5億元,已成為該縣“一縣一業”的代表,也是當地“3+2” 特色產業中的主導產業之一。
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市搶抓新國發2號文件政策機遇,依托“水”資源興漁業,生態漁業發展“如魚得水”,江口勻都冷水魚養殖、印江稻蛙養殖等項目建成投產,目前全市累計培育各類漁業經營主體478家,其中有貴州東億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江口綠源水產養殖有限公司2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市級農業龍頭企業9家、縣級龍頭企業11家,目前正打造全省乃至全國名特優淡水產品的重要供給基地,把生態漁業打造成綠色生態產業、特色優勢產業和鄉村產業振興貴州樣板,成為拉動銅仁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支柱。
銅仁,由水而起,必將由水而興。如今,我市依托“水”資源,在黔東大地,健康飲用水、溫泉旅游、水產養殖等正氣勢豪邁地涌入產業發展大潮,“生態水”變“財富水”正成為事實,向著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遠方長淌而去。(來源:梵凈云天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