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很多國家,剛畢業的大學生會尋求通過gapyear的生活方式來實現從學生到職場人的平穩過渡。gapyear,也被翻譯為“間接年”,指一個人暫時跳出人生的軌道,花一段時間,去體驗不同的生活。于是,國內的gapyear變成了二戰考研、考公、考取各種技能證書...
“
北漂”,一個在大家印象中存在了很久卻不曾被拿出提及的詞。
有人說:“要賺錢,還得是北京!”
也有人說:“選擇北漂,因為我有夢!”
是的,在北京,每個人都有無限可能。
每年畢業季和招聘季,有許多大學生和打工人紛紛加入北漂大軍,試圖在北京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對于剛登陸北京的新人來說,最直觀的第一感受莫過于人山人海,交通擁擠。
在北京,隨便坐個公交地鐵,你可能都不知道你是怎么上去的,后面就會有無數的人潮把你瘋狂往前擠,上了車也能體驗雙腳離地卻依舊不倒的感覺。
對此,有些網友不禁好奇:
這么多北漂人,大晚上都在哪里住呢?
01
“住在洗浴中心”
事實上,北漂族初到北京的第一個落腳點是洗浴中心。
聽起來有些難以置信,但這確實是北漂人初到北京的真實寫照。
曾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
在北京,四環內的快捷酒店價格已經普遍漲到了400以上,200多塊預算想要入住某天或者某家這樣的普通連鎖,只能接受這樣的事實——窗戶對著另一面墻,床單上有可疑毛發,想打個電話給前臺還要聽完一首完整的鈴聲。
但同樣花200多,卻能夠住進洗浴中心里的頂配。
大型洗浴中心往往有好幾層不同功能的休息區域,在一棟巨大建筑物的內部,咖啡廳、讀書角、會議室、膠囊床位可謂是一應俱全。你可以像游戲主角般在大廳里隨意走動,甚至動不動就有人問你是否需要幫助。車厘子和白草莓都被算在了免費自助里,大廳里一片綿延的沙發,隨便一拐就能藏進某處被完全包裹住的私密空間。
膠囊睡墻
大多數北漂人只能承受得起每晚90元的洗浴中心,這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晚上,他們把自己的行李放在洗浴中心的儲物柜里,然后在狹小的空間里過夜。這個洗浴中心成了他們的家,雖然只是暫時的。
在這個洗浴中心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有的人是剛剛來到這座城市,對一切都感到陌生;有的人是為了追逐夢想,舍棄了家鄉的溫暖;還有的人是為了省下租房的錢,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凌晨還在加班的北漂人
每天晚上,他們在洗浴中心的狹小空間里,相互交流著彼此的心情和經歷,也分享著自己的困惑和迷茫,互相鼓勵和支持。在這個陌生的城市里,他們成了彼此最親密的朋友,彼此的依靠。
當第二天太陽升起時,他們離開洗浴中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他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總有一天會迎來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北漂人租房的痛苦,就像是一場漫長的旅行。他們在這個陌生的城市里,用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故事,譜寫人生的新篇章!
02
“住在青旅里”
有一網友抱著佛系面試+旅游的心態來到了北京體驗真實的“北漂人”生活。
第一天,給她當頭一棒的不是面試被白嫖勞動力,也不是青旅環境的臟亂差,而是蝸居在居民房改造青旅的一群20多歲的姑娘。
饑腸轆轆地面試了一天后,為了節省資金,她也決定
花65元入住青旅,作為暫時的歇腳點。
聽清潔阿姨說,雖然宿舍不大,但是這里日日爆滿。有一個公用衛生間和廚房,一個小陽臺,六張上下鋪,一個房間能住12個人。
很多人在北京的白天是時髦精致的,但在這里,有著最真實的北漂一族的生活。大家卸下了所有的面具和偽裝:
有人夜晚蹲坐在陽臺的垃圾桶旁,只為尋求一會兒的個人空間;有人花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只為畫上精致的妝容準備出門;有人為了爭衛生間而擠得焦頭爛額;有人不愛講話,戾氣逼人;有人熱情開朗,但很少說自己的事情。
雖然大家都可能是來自五湖四海,充滿各種各樣的不同,但相同的是,大家都睡得很早,也起得很早。晚上的休息時間在北京的青旅里變得彌足珍貴,疲憊也早已消磨耗盡了夜晚的無聊。
青旅里不講究生活,只剩下生存。
即便條件艱苦,仍然有人選擇用盡全身的每一個細胞去努力擁抱生活。在這座諾大的城市里,每一個人都像螻蟻一樣毫不起眼,但當下每一個懷抱夢想并為此打拼的人也擁有轟轟烈烈的人生。
真正的英雄主義,正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一如在青旅住了三年的網友@李用 形容的:
“在青旅住著,就像把肉片放進九宮格火鍋的小隔間里那樣,安心。
雖然地方不大,雖然破舊,但能完完全全、正正好好地容納我,在我沒什么經濟實力的時候,能用最便宜的價錢,讓我可以在一個陌生城市活著?!?/span>
青旅,足以成為任何一個北漂人的避風港。
03
關于gap year
有人說:“人生是曠野而不是軌道。”
在很多國家,剛畢業的大學生會尋求通過gap year的生活方式來實現從學生到職場人的平穩過渡。
gap year,也被翻譯為“間接年”,指一個人暫時跳出人生的軌道,花一段時間,去體驗不同的生活。比如旅行、做義工、寫作......或者干脆待在家里,想清楚了做什么再去工作。
但是在國內,gap year的內涵卻發生了變化。它不應該是無用的假期,它需要有用合理且必須為“更好的自己”蓄力。
于是,國內的gap year變成了二戰考研、考公、考取各種技能證書......
生活的甜美難抵現實的冷酷。
在中國這個14億人口組成的社會里,大多數普通人沒有金錢,也沒有時間去耽誤,哪怕這個時間只有一年。
中國的父母們正在慢慢變老,孩子們在慢慢長大。
父母們熬過了最漫長的十多年后,也會因為身體的各種毛病而干不動了,普通的家庭父母,他們等不起孩子gap year后再去工作,孩子就要被迫謀生來微微補貼家庭,并漸漸成長為家庭的頂梁柱。
這才是現實。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有韌性的民族。我們的老一輩人,靠農耕養活了家庭,也把這種吃苦耐勞的韌性一代一代往下傳承,持續發揚下去。
所以,我很佩服
那些在大城市殘酷的生存游戲里,不“喪”,不“躺平”,不“佛系”,甘愿住在青旅和洗浴中心的朋友們。
生活那么枯燥,他們卻又那么拼命。崩潰那么容易,他們卻又異常堅韌。
好像在親人面前,為了家庭,沒有什么大風大浪能把他們刮倒。
北漂人就是這樣,經歷磨難后卻依舊不輕易向現實低頭。既然選擇了就要相信,拋棄懦弱的勇氣,大踏步地向前進。
正如電影《當幸福來敲門》所說:
“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會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p>
希望每一個北漂人,都能在經歷不顧體面的生存后,憑借自己的努力迎來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