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演員鄧莎在一家Spa店拔火罐,結果卻被嚴重燒傷,傷口慘不忍睹。日前,女演員鄧莎拔火罐就被嚴重燒傷,傷口慘不忍睹。燒燙傷后第一時間這樣做濟南市中心醫院燒傷整復外科副主任醫師黃國寶,在門診上遇到不少拔罐受傷的患者。...
火罐雖好,可不能隨便拔!近日,演員鄧莎在一家Spa店拔火罐,結果卻被嚴重燒傷,傷口慘不忍睹。醫生提醒,拔罐不當,當心“引火上身”,拔罐雖好,可有些人卻并不適合。

每次拔罐五到十分鐘就夠了
拔罐療法,就是在罐內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于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其應用范圍十分廣泛,許多常見病像是感冒、腰背關節痛等,都可以用拔罐方法進行治療。
拔罐雖好,但是也不能隨便拔。如果拔罐操作不當,還有可能“引火上身”,被燒傷、燙傷。日前,女演員鄧莎拔火罐就被嚴重燒傷,傷口慘不忍睹。
對此,山東省中醫院推拿科主任醫師李華東表示,大部分事故緣于蘸取酒精時用量過多,或是火罐因為質量問題爆裂,導致酒精大量滴落造成燒傷。另外,與手法不夠專業、操作不到位也有一定關系。
因此,用火罐時,注意不要燙傷皮膚,棉球蘸酒精量要適中。避免過多滴到皮膚上發生燙傷,過少則火力不夠而拔罐無力,達不到治療效果。
“拔罐時間也不是越長越好,一般在5-10分鐘就可以了,這樣可以既保證火罐的治療效果,同時也不會導致皮膚起泡。”李華東說,再一個就是要注意拔罐的頻率。同一個部位,不宜每天做拔罐治療,如果每天都拔罐,最好避開前幾天拔罐的罐印,一般每周拔罐2 - 3次為宜。
罐印不是越深效果越好
每個拔火罐的人,在拔罐的部位都會留下一個圓圓的罐印,不少人覺得,顏色越深效果越好,表示排出的濕氣和毒氣越多。李華東表示,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認識。“罐印顏色的深淺,跟你拔罐的部位、時間長短和個人體質有很大關系。”
通常來說,毛細血管越豐富、皮膚越薄的區域,拔罐之后留下的罐印相對來說就會比較深。“像是臉部拔一會就會出現較深罐印,而腳后跟拔得時間再久,也很難出現罐印。”
另外,拔罐起泡其實是一種輕度的燙傷,和治療效果沒有關系。所以在治療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起泡,只要控制好拔火罐的力度和拔火罐的時間,皮膚就不會起泡。
那么,拔罐適合所有人嗎?專家提醒,拔罐前需經診療后再施治,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越拔越虛。據介紹,拔罐不受季節限制,只要感覺不舒適,隨時都可以拔罐,只是要“對癥下罐”。
像有心臟病、皮膚病、高血壓、出血癥以及體質特別虛弱的老年人,最好慎選拔罐。“糖尿病患者盡量不要刺血拔罐,否則皮膚不易愈合,容易并發其他炎癥。”
另外,李華東提醒,拔罐要注意消毒,避免出血帶來的交叉感染。“需要一人一罐、一罐一消毒,如果用的罐消毒不徹底,很有可能造成乙肝、艾滋病等交叉感染。”
燒燙傷后第一時間這樣做
濟南市中心醫院燒傷整復外科副主任醫師黃國寶,在門診上遇到不少拔罐受傷的患者。“拔火罐燒燙傷,一般都由明火或者熱油、熱水引起的,另外比拔火罐燒燙傷更常見的還有開水燙傷、熱油燙傷、火療燙傷和化學燒傷等等。”
黃國寶說,發生燒燙傷不要驚慌失措,要牢記“沖、脫、泡、蓋、送”五個字。沖即將燙傷部位用清潔流動的冷水沖洗,可散去熱量,減輕疼痛,但要小心不要沖破水泡。“脫”即小心地脫去衣物,可用剪刀剪開衣服,不要強行剝去衣物,以免弄破水泡。
“泡”即疼痛明顯者可將傷處持續浸泡在冷水中10~30分鐘,有助于緩解疼痛,減輕燙傷程度。“蓋”即使用干凈無菌的紗布或棉質布類覆蓋于傷口,減少外界污染刺激,保持創口清潔。“送”即程度較重的燒燙傷要及時就醫,就醫途中也可繼續冰袋冷敷。
避免燙傷,更重要的是做好預防。黃國寶提醒,3歲以內的兒童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正是燙傷高發的年齡段,家長要注意看管好孩子,讓孩子遠離生活中的危險物品。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小蒙 實習生 趙慧君)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