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此關注是因為陳梓萌也曾備受重度焦慮情緒困擾。陳梓萌說,大學畢業后她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并成功通過音聲療愈的方式,讓自己走出心靈情緒的漩渦。陳梓萌告訴記者,“這類人群,如果能接受到音聲療愈這種專業的服務,他們的身體、生活、精神狀態、工作狀態、學習狀態都會越來越好。”...
安靜的屋內,幾人閉目平躺在地上,音療師陳梓萌手持缽棒,輕輕敲擊頌缽邊緣,發出空靈的響聲,聲音經久不散回蕩在空中。在聲音的回蕩中,人的心靈逐漸放松下來,感到一種輕松和舒適。這就是音療師日常工作的畫面,在音療師的手中,聲音不僅成了一門藝術,更是用來洗滌精神的一種新型療愈手段。
90后陳梓萌,即是打擊樂老師,也是音療師,同時也是獨立藝術者和多維心靈音樂人,用她的話說是“多元生活”。在她的藝術中,無論是失眠的全職媽媽還是“壓力山大”的老師,都能從心而發得到療愈。今天,記者就帶大家一起走近音聲療愈的世界。
通過音療 讓自己走出心靈情緒的漩渦
陳梓萌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因從小學習西洋打擊樂,所以對銅鑼、頌缽還有各種各樣以敲擊方式演奏的樂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我又了解了很多有關音聲療愈的內容,并且一直關注著國內外音聲療愈市場的動向和發展。”如此關注是因為陳梓萌也曾備受重度焦慮情緒困擾。“我對音療這么感興趣,是因為我想治愈我自己。”陳梓萌說,大學畢業后她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并成功通過音聲療愈的方式,讓自己走出心靈情緒的漩渦。通過音療,陳梓萌說自己如“獲得新生”一般,同時,她發現哈爾濱沒有人在做這個行業,2021年,她回到哈爾濱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音療全稱音聲療愈,又稱音聲理療。是通過特定振頻的療愈樂器的聲波輔助,使人原本不平衡的狀態回歸中正,從而獲得身體、心理、心靈的完整和諧。因為很多人都把音療當做音樂治療,這完全是兩回事,音樂治療是一種治療手段,而音療則是用藝術的方式讓人從心開始自愈。”陳梓萌說。
一次音療 讓客人獲得良好睡眠體驗
哈爾濱的張卉(化名)是老師,同時也是寶媽。長期以來輔導學生和照顧孩子使得她身心俱疲,出現了焦慮緊張、煩躁易怒的狀態,久而久之,身體健康也出現了問題。
“我睡眠質量一直不太好,很多天都睡不上一個好覺,白天沒精神,也很憔悴,情緒也不太穩定。”張卉說。經人介紹,她找到了陳梓萌。
陳梓萌通過音療中頌缽腦波降頻技術,輕松的幫張卉獲得了一次良好的睡眠體驗。“在這兒休息了兩個小時,我覺得這兩個小時睡眠質量比在家睡兩天甚至兩個星期都好。”之后,陳梓萌又教她如何去使用一些音療樂器,并在使用過程中,幫助她進入內在的心流體驗和正念冥想的狀態里。
張卉告訴記者,通過這種方式,讓她內心的繁雜和不安消散不少,回歸到一種平和的狀態下,感覺很舒適。
面對面療愈 和在家聽音樂效果完全不一樣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都非常大,就會出現壓抑、焦慮等情緒,甚至失眠脫發。如果情緒找不到出口,硬扛著往往會對身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由心的問題引發身體的問題,比如讓人處于亞健康狀態。”陳梓萌告訴記者,“這類人群,如果能接受到音聲療愈這種專業的服務,他們的身體、生活、精神狀態、工作狀態、學習狀態都會越來越好。”
音療不單單是發出的聲音能幫助人們找到共鳴,更多的是靠聲音發出的震動頻率來療愈。“觸感也是音療的一部分,即使是聾啞人也可以用音療。”陳梓萌說:“就像頌缽振頻穩定的特質,帶給人安定的狀態。而敲擊銅鑼這樣強烈共振的樂器,產生的聲波會撲面而來,猶如洗熱水澡一樣,從頭到腳沖刷客人的身體。科學角度講,對客人進行腦波降頻,人到達α波乃至θ波的狀態,焦慮、抑郁等情緒自然會在此刻消失。定頻音叉、音束等則更多利用的是頻率的屬性。這些樂器的療愈作用也是基于振動產生的。此外,音療師在工作中,自己也保持神氣中正的狀態,并保持對客人的觀察和美好心念。面對面療愈,這些是在家聽音樂完全達不到的效果。”
想用專業的方式幫助家鄉人
據陳梓萌介紹,雖然音聲療愈在歐美各國和印度東南亞已經是非常常見的療愈形式,但在國內還鮮有人知,“很多人對于這種精神層面、精神藝術療愈方面的了解的還比較少。”
圖片由受訪人提供
音療的每一個方案都是不同的,它需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來決定,“就好像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首歌曲,有的人缺的是第一小節,有的人缺的是一個音符,每個人缺少的都不一樣,你要不斷給他試,找到適合他的,能填補他的。”陳梓萌用歌曲形容一個人,而她是負責幫助他們填寫完整個曲譜的人。
“音聲療愈很有意思,它就像給你做了一個聲音SPA,讓你全身通透。它也像牽著別人的手過馬路,當別人過去的時候,自己也過去了,在療愈別人的時候,也在療愈自己,不斷完善自己。”
未來,陳梓萌打算繼續從事這個行業,讓更多人了解這個行業,并選擇音療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爭取讓音療這種療愈方式被全社會認知。
龍頭新聞·生活報 實習記者:王馨悅;記者:劉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