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東營齊魯網1月27日訊(記者陳海濤東營區臺崔娜)一大早兒,記者來到位于淮河路上的衛德盲人按摩店,體驗盲人按摩師的日常生活,走進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了解一個不尋常的群體。店里有四個盲人按摩師,中午沒有客人,他們吃過飯就去宿舍休息了。...
東營齊魯網1月27日訊(記者 陳海濤 東營區臺 崔娜)一大早兒,記者來到位于淮河路上的衛德盲人按摩店,體驗盲人按摩師的日常生活,走進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了解一個不尋常的群體。
上午8點,老板馮衛東剛起床,就有客人來到店里做按摩。雖然今年6月份才開業,卻已經有了不少回頭客。第一個上門的這位常客,一晚上承受著腰間盤突出的折磨,一起床就來到店里按摩。馮衛東先給他放松兩側肩膀,接下來用巴掌搓后頸,做完局部按摩,又來了個鹽熱敷。馮衛東直接找到了痛點,客人疼得一直喊叫,卻在按摩結束后感到全身舒坦。
“人的身體跟機器是一樣的,運轉時間長了就要定期檢修一下。一個動作保持時間太長,或者關節很久不活動,肌肉纖維粘連在一起了,就有可能誘發炎癥,疼痛也就在所難免。粘連的纖維還會鈣化,那樣的話行動起來都會困難。堅持運動是必要的,推拿按摩也很有效。”馮衛東盤點著顧客身上大大小小的毛病,不忘推薦一些保健知識。
剛送走一位客人,又來了一位女士,點名要馮衛東給她按摩。“馮師傅手藝好,我每次都找他。用勁過猛,就會疼,力道不足,起不到作用,他對我身上的毛病熟悉,手上的力道也有分寸。”按摩是一個力氣活,更是一個技術活,力道均勻深入,穴位搭得準,是推拿按摩的關鍵。經過長期的學習和苦練,馮衛東才練就了這門手藝。
臨近中午,“老板娘”董艷玲已經做好了飯,給所有師傅挨個盛好擺好。店里有四個盲人按摩師,中午沒有客人,他們吃過飯就去宿舍休息了。按摩是個辛苦行業,什么時間吃飯,什么時間休息,他們自己做不了主,一切都取決于客人。“店里一般早上9點半營業,晚上11點關門。店里隨時會來人,忙起來時,客人一個接著一個,客人還在店里等著,咱總不能去吃飯吧?”馮衛東一邊吃飯一邊說。
下午店里客人不多,其他師傅可以照顧過來,一上午不住腳的馮衛東才有空坐下來,談起自己的經歷。7歲時,高燒燒壞了他的視神經,上小學的他再也看不到這個世界。父母沒有再生育,一心養兒子一輩子,10歲時把他送到了東營特殊教育學校,一直到2005年從青島盲校盲人按摩專業畢業。從青島回到東營,他在按摩店打工,在康復中心做培訓師,在養生機構從師傅、副店長、一直干到店長,還在小區車庫里開過按摩店,開始了第一次創業。他最難忘的是兩年的“北漂”,不僅第一次到了天安門,而且掌握了最新的按摩技術和管理經驗。
在外“走南闖北”了十年,馮衛東留意著打工店鋪的經營之道,開一家自己的按摩店一直是他的夢想。“你眼睛不好,有個工作、掙口飯吃就不錯了,你怎么把店開起來,又怎么與正常人競爭?”面對家人的質疑,馮衛東不僅要“折騰”還要“折騰”個樣來。在朋友的幫助下,看遍市區的出租商鋪,照看著店鋪的裝修,盤算著按摩店的開業,從租下房子到正式營業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談起按摩店的經營,馮衛東讓人大開眼界。采訪中,馮衛東的手機一直不離手,盲人語音版的微信、QQ消息響個不停。“我正在店里的微信群里發紅包,金額不在多少,關鍵是與顧客互動,聯絡大家的感情。心里有太陽,全身都溫暖”.為了吸引客流量,他想出了不少新點子。代金券、優惠卡,在電臺、網站做宣傳,在中心商業區的電子屏打廣告,與周邊的賓館、飯店搞聯營,建立了店鋪微信、QQ群,還拓展了美團、大眾點評等電商渠道。現如今,新顧客成了老主顧,來體驗的顧客也辦了年度會員。
一到晚上,店里的人多了起來,一天最忙的時候到了。客人一個接一個,按摩師傅一站幾個小時。“按摩這活兒要有良好的體力,‘腿要站得住,手上要有勁兒',這就必須常年鍛煉。”從盲校起,馮衛東早上六點就開始跑步,俯臥撐、引體向上和雙杠都是必練科目。在黃河邊上長大的他,在校期間還獲得過市殘疾人運動會游泳項目的三個第一名。
“90”后的張慶瑤是馮衛東盲校的同學,是店里招聘的三個師傅之一。“有了工作就能夠養活自己,不再靠父母養著。我就不會忘記這些盲人朋友,等生意步入正軌,準備讓員工入股,每一筆生意與收益掛鉤,大家工作的勁頭也能調動起來。”在外打工十年,馮衛東深切體會到盲人就業的難處,他決心要帶著朋友們一起做事業。
晚上十一點,送走最后一位客人,馮衛東和師傅們準備休息了。忙活的一天,他們勞累并充實著。明天醒來,又是嶄新的一天。
記者手記:他們沒有什么不同
每個人的面前都有一根欄桿,跨過去是另一番天地。
他與常人不同,眼中沒有斑斕的色彩,看不到美麗的世界,白天黑夜都是一個模樣,于是,就用耳朵能判斷方位與距離,用雙手摸索輪廓和模樣,靠記憶在腦子里畫出具體方位圖。吃飯、穿衣、走路,這些簡單的技能,在不知摔壞多少飯碗,跌過多少跟頭之后學會了。他跨過了自理的欄桿,他在使勁兒追趕。
他與常人相同,不用別人養活,而是自食其力 .近年來,城市里的盲人按摩店多了起來,掌握了一技之長的他們開始了新的生活,很好地融入了社會。以前的他需要父母照顧,現在可以接濟自己的家庭。他跨過了自立的欄桿,他與常人的人生一樣都在起跑。
他沒有什么不同。他克服了先天的缺陷,摸索著前行的道路,以強者的作為獲得別人的尊重。本以為缺少了目光和表情的交流,采訪也許會變得不暢和沉重。然而,通過交流,記者發現,在他的世界里,滿是陽光和正能量,“心里有太陽,全身都溫暖”.他以行言志,書寫著自己的每一步、每一天,能不讓人感動?他跨過了自強的欄桿,他可以也一定會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