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關于老年人保健品騙局的新聞屢見不鮮。執法人員說,保健品銷售人員通過發雞蛋、面條吸引老人前來聽課、體檢,利用老人喜歡熱鬧、渴求健康的心理推銷保健食品和產品,但他們只限于口頭宣講,不留紙質材料,取證較困難。...

近年來,關于老年人保健品騙局的新聞屢見不鮮。日前,就有一位老人花近13萬元購買了號稱能治療老年人慢性病的“十四經絡按摩排毒套餐”,兒子向市場監管局舉報,懷疑是個陷阱。

(圖源網絡)
不久前,家住江東街道的市民水先生無意間看到母親向朋友借錢的聊天記錄:“我已經交了四萬多元錢了,決定交給這個醫生調理……”水先生父母最近并無大額支出,他就留了一個心眼。仔細了解后,他發現父母經常光顧江東街道一家按摩店,于是在父母的微信聊天記錄中收集證據,第一時間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
江東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來到該按摩店,發現店里貼滿了人體經絡方面的宣傳資料,包括“凈化通絡修護套”宣傳海報,這正是水先生父母購買的排毒套餐,需要12.8萬元。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除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廣告涉及疾病治療功能,并不得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使推銷的商品與藥品、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根據這些規定,執法人員對該按摩店涉嫌虛假宣傳行為進行立案查處,并召集水先生和按摩店負責人進行調解,由按摩店退回水先生父母未消費完的近9萬元錢。
對于水先生的做法,父母并不認可,還嚴厲斥責兒子“打小報告”,聲稱要和兒子斷絕關系。

(圖源網絡)
“中老年人保健品騙局屢禁不止,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打親情牌,二是夸大治療效果,三是虛假優惠。”執法人員說,保健品銷售人員通過發雞蛋、面條吸引老人前來聽課、體檢,利用老人喜歡熱鬧、渴求健康的心理推銷保健食品和產品,但他們只限于口頭宣講,不留紙質材料,取證較困難。因此市場監管局印發了“購買保健食品謹防十二種銷售手段”等宣傳資料,張貼在保健品銷售點,還組織工作人員進社區、老年大學、怡樂新村,做保健品市場防騙知識講座,幫老人們提高對保健食品的科學認知水平,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作者:鄭喬情 王 婷
編輯:樓杭娟

●用移動的義烏人,趕緊發這五個字母,再也不怕騷擾電話了!親測有用!
●義烏人速查! 銀行卡上是否有這兩個字, 中國銀聯已發布致歉聲明
●好消息!去杭州看病、購物,義烏有定制客運班線啦!途經這些站點...